立法会
立法会大楼是香港的又一标志性建筑,楼顶蒙眼女神像手持的那把天秤,就好比港人心里的一把秤,象征正义与公平。这幢特色的建筑物,阐述的不只是其维多利亚式的建筑特色,更多的是港人经历风风雨雨后心里仍然存在的那份对“法律之前,人人平等”的坚持。香港立法会大楼,位于香港中环昃臣道8号,是现时香港立法会举行会议之地。原是最高法院,典雅的花岗岩柱和手持天秤的蒙眼女神肖像,显然是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晚期的典型殖民地建筑风格,但大楼的天花板瓦片却极富中国(旅游网)色彩。
大楼奠基于1903年,于1912年正式落成,1984年被香港政府列为法定古迹,并于1985年起用作立法会大楼。八十年代经修葺后,至今一直用作立法会大楼。在建筑物后方的石刻,则已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场光复香港的战役中遭受破坏。自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以来,每年都举办一次“立法会大楼开放日”活动,让民众了解立法会的构成、职能以及运作方式。开放日开放时间为9:30-17:30,当天的开放范围包括立法会大楼内会议厅、会议厅前厅、立法会主席办公室、会议室、记者招待会室、记者采访室、宴会厅及各议员室等设施。
大楼历史
1912年1月15日,最高法院由香港总督卢嘉主持揭幕。香港日治时期,大楼被改为香港宪兵部本部,并加建拘问室等设施。战后,法官人数大幅增加,最高法院于1970年代加建隔间,地方不敷应用,最高法院因此计划搬迁。1978年,受到地下铁路在遮打道工程影响,最高法院大楼结构受损,需要关闭进行紧急复修。最高法院其后迁往维多利亚地方法院,1984年再迁往金钟法院道现址。最高法院大楼于1983年至1985年期间进行改建工程,以供立法局进行会议及办公之用,大楼外部并于1984年被列为法定古迹。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后,大楼随着立法机关更名而改称为立法会大楼。
建筑特色
整幢建筑物的花岗岩大柱和手持天秤、蒙眼的“正义女神”雕像,充份表现出维多利亚时代后期的建筑特色,而两层建筑大量采用花岗岩的手法,则属新古典主义风格。四周筑有高达16.77米的爱尔尼亚式巨柱及精致的雕栏,中央圆拱顶上则绘有皇家纹章及“宽恕之神”和“真理之神”的图像。在圆拱顶外,竖立着高2.95米、蒙着双眼的希腊正义女神席米斯雕像。大楼的圆形拱顶恍如整幢建筑物的冠冕,拱顶的四个角落装饰小尖塔。同时,建筑亦揉合中国(旅游网)建筑特色,大楼的四坡屋顶以双层中国(旅游网)瓦片铺砌,并采用精心雕琢的中式柚木托架承托屋檐,别具风格。为配合香港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环境,大楼地下筑有拱廊,一楼则筑有露台,既可防止阳光直接照射大楼内部,同时有利通风,帮助散热。
特色看点
正义女神
三角楣饰的顶部竖立一尊高2.7米,代表公义的泰美斯女神(Themis)雕像,女神右手持着代表公正的天秤,左手持着象征权力的剑。女神蒙上双眼,表示法律精神不偏不倚,公正严明。
雕像
窗户顶部为英国皇家盾形纹徽:左上方与右下方各刻有三头狮子,代表英格兰;右上方的一头狮子代表苏格兰;左下方的竖琴代表爱尔兰。盾徽由英格兰狮子及苏格兰独角兽护持,顶端雕有皇冠,下刻有最高统治者的铭辞“DIEU ET MON DROIT”(汝权天授)。倚在皇家盾形纹徽两旁的雕像,则象征怜悯及真理。
楣饰
大楼面向皇后像广场的中央门廊部分筑有三角楣饰(新古典主义的建筑特色),并刻有“Erected AD MDCCCCX”(公元1910年竖立)的题字。
都铎皇冠雕塑
大楼的最高点是青铜制的都铎皇冠雕塑,是英皇爱德华七世于1902年采用的御冠。
皇后像广场
大楼前方的皇后像广场四周被汇丰银行、渣打银行、中国(旅游网)银行、太子大厦、文华东方酒店等高楼大厦围绕着,广场面积虽然不大,但却是香港最有名的公园之一。还因是周末菲佣聚集休闲的场所而着名。
1、门票价格:免费。
2、开放时间:平时不对外开放,游客只能在外围参观。只有每年举办一次的“立法会大楼开放日”活动,才让民众进内了解立法会的构成、职能以及运作方式,开放时间为9:30-17:30。
3、交通指南:乘地铁至中环地铁站J1、K出口,或在港岛乘电车前往。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