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外蘑菇小心有“毒”
野外活动时,尤其是在山地丛林中寻找食物要十分小心,特别一些菌类看似可口,实则食用后会引起中毒,严重者将导致死亡,食用蘑菇要特别注意辨别是否有毒,民间有一些识别有毒蘑菇和可食用蘑菇的方法:1、 毒蘑多有各种色泽,而且美丽:无毒蘑则多呈白色或茶褐色。
2、 菌盖上有肉瘤,菌柄上有菌环和菌托的有毒;反之则无毒。
3、毒蘑多生长在肮脏潮湿、有机质丰富的地方;无毒蘑则生长于较干净的地方。
4、 毒蘑采集后易变色,无毒蘑则不易变色。
5、 毒蘑大多柔软多汁,无毒蘑则较致密脆弱
6、 毒蘑的汁液浑浊似牛奶,无毒蘑则清澄如水。
7、 毒蘑的味道多辛酸苦辣,无毒蘑则很鲜美。
8、 煮蘑菇时,毒蘑能使银器具变黑,如果加进牛奶,牛奶马上凝固。 但这些方法都不是绝对可靠的。蘑菇的外形、色泽、生态与毒素没有必然的联系。
有些蘑菇有毒,但经过水洗、水煮、晒干或烹调后,毒性会减少或减除。
采食蘑菇始终要遵循以下原则:
1 避开长有白色菌褶,茎基部有菌托(环状附着圈)以及带菌环茎上的真菌。伞状真菌中任何切开的伤口处菌肉变黄的种类都不要食用。
2 避开任何正发生腐败的真菌。除非能确认是可食种类,否则扔掉。 不同种类的毒菌,会引起不同的中毒症状。常见的症状有呕吐、腹泻、极度口渴、盗汗、痉挛、晕眩、失明、体温下降等。
3 误食毒蘑后,应尽快设法排除毒物,除可用温盐水灌肠导泻外,对中毒后不呕吐的人,还要饮大量稀盐水或用手指按咽喉引起呕吐,用1%的盐水或浓茶水反复洗胃,以免机体继续吸收毒素。
可食性野生植物和菌类比栽培蔬菜营养价值高,但千万不要以身试毒,在分不清有毒没毒的时候最好放弃食用。
页:
[1]